◎「百善孝為先 孝能感動天」。自古以來,中國人講究以孝立國、以孝治天下,孝親非常重要。〝孝〞為百行之先,百教之宗,道德基礎。佛陀云:父母恩重甚難報…子女應克盡孝道才是!
    宗教也不離開孝道,佛教以「孝」傳教;天主教實行「祭祖」;儒教「緬懷祖先、忌辰祭拜」。
    佛經記載:不論在家眾或出家眾都要孝順,對雙親盡情順命供養。「母親生子 懷胎十月 身為重病 臨生之日 母危父怖 其情難言」。
    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。四處拜拜祈求福報,如果能一念住存孝順心孝養父母,與供佛之福無差別。
    佛教五戒: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」。
    道家五常: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。奉行「五常」、尊行「五戒」為之大孝。
※佛家五戒:
一、不殺生:不起殺心,不下手殺害人命或持刀予人而勸人自殺。不殺害飛空著地之眾生。
二、不偷盜:不盜取他人財物。偷盜之罪令眾生墮於三惡道。若生人中:一、貧窮。二、失財。
三、不邪淫:世界一切種性,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,皆因淫慾而延續生命。經論中比喻淫慾如火能燒心、傷身。
四、不妄語:「妄語」以欺人為目的,説話虛偽不實。妄語之人無信用,信用破產,成功困難。
五、不喝酒: 不飲酒。
    「戒」是用來防非止惡。
    「五戒」是出家或在家弟子,必須尊守的基本戒。在家二眾受持五戒,男眾優婆夷,女眾優婆塞。
    在家清淨士持修戒律,避免惱害身心,使身心安穩清淨。
※道家五常:
一、仁:基本觀念與道德標準。(有知覺的。)
二、義:正道、正理。(正義的行為。)
三、禮:人類行為的法則、規範、儀節。(舉止約束、限制,規矩尊敬的態度對待人,處事有理不亂來。)
四、智:見識。(聰明而深明道理,處事有計劃、方法。)
五、信:誠實不欺騙、不懷疑。
   
「戒」就是「孝」,奉行五常,持修五戒,皆為孝行。盡心奉養父母,不傷父母的心使他們難過才是盡孝。孝順要顧人道、惜己身,凡事思惟後果。佛家弟子受持五戒,對行為制止按正規作事。不孝即不忠,不孝無道德,〝孝〞是人類倫理道德的基礎。
    佛教強調以「精神救度」與「成佛得道」,乃孝道之根本。「一人出家,九族升天」,救度父母以及對祖先報恩,最大之孝也!。(一人出家,九族升天),意思是─「出家」─修行,具德行果證,必能引度九族升天。
五分律二十謂:
    若人百年之中 右肩擔父 左肩擔母 於上大小便利 並以極世珍奇 衣食供養 猶不能報須臾之恩 故當盡心盡壽供養父母 若不供養必得重罪。
    除了衣食奉養父母,也要以佛法,佛理開導父母,讓父母親了悟,徹底離苦得樂。
※孝養父母,敬順雙親,得五種果報:
一、少病。
二、端正。
三、尊嚴權勢。
四、生上種族。(生於富貴家,在世間受尊重)
五、多有資生。(聰明才智)等果報、善根。
孝親分三等:
*小孝=物質供養,食穿不缺。
*中孝=事業打拼發展,進取成就。
*上等孝順=引導父母正確的思想觀念,見解信仰,使能解脫煩惱,離苦得樂。甚至超凡入聖,成就佛道。
提供四點孝親之道:
    一、小時候有父母親的照顧,才能夠順利成長。長大之後…父母親年長,換我們照顧父母飲食生活等物資。父母有正當的興趣,我們要支持參與。
    二、有句話「父母心、磨石心,母年一百歲、常憂八十兒」。無論父母年紀多大,他們的心就像石磨一樣,轉動不停,掛念兒女不能安心。因此,做兒女的,有事情外出告知一聲,免得父母家人掛念擔憂。我們的一份尊重,讓他們安心,這比任何供養都有意義。
    三、我們的言行作為,不使家庭、父母、祖先蒙羞就是孝順。光宗耀祖不一定要有高官厚祿、名聲顯赫。心中有道德,時時助人,走到那裡受肯定、結善緣…。善行懿德受到歡迎祝福,就是光宗耀祖。
    四、父母親熱心護持慈善事業,子女要有信仰上的傳承延續。繼承父母的慧命志業,是最大孝親之道。
   ◎ 以前的社會風氣,
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結婚之後,婦女朋友沒有為婆家生兒育女,傳宗接代是很嚴重的事情。
    有一位婦女結婚五~六年,還未懷孕生子。沒有生小孩,公婆與家人逼先生再婚,在無法忍受屈辱壓力,斷然離家出走。
    經過數年之後…婦女又返回家中,回來不久即懷有身孕。公婆與家人均認為那有這麼巧的事?可能是在外面與人有的?也很不諒解,家庭糾紛不斷!
    世事多變化,這位媳婦年紀輕輕就去世了!不可思議的是...竟然死於...不要再生孩子!
    因為有身孕,到醫院將胎兒拿掉。醫院衛生問題等的消毒缺失,墮胎後不久全身變黑,三天即離開世間,留下三男一女...!唉!人生苦海ㄚ...
    常聽鄰居街坊的長輩說,女人結婚沒生育不值錢。生得過「雞酒香」(麻油雞香),生不過「四塊板」(棺材),生孩子沒記性,生了又再生。女人為了傳宗接代的責任,命都拼了。
    有人結婚後,無法生小孩,埋怨、嘆氣!生了女兒又嫌不好,要有兒子。有男眾為了傳宗接代,千方百計想辦法,努力在外頭,再生個兒子!
    一位好朋友職業是郎中,與太太結婚多年,膝下無子女。公開徵詢認識的好朋友,有那位姑娘願意為他生個孩子?認識的朋友都不理他,笑他(肖ㄝ)
瘋子
    ◎一位婦女四十幾歲,醫生告知,子宮有下墜的現象,不能再懷孕生小孩。因為婦女有兩個女兒,想再生個兒子。
    據說膀胱、子宮、小腸等的器官下墜,是體質比較虛寒涼性。於是婦女想...藥補不如食療,以養生的方法試試看!說不定…可能有機會改變體質,心願可以答 成。而採用麻油、老薑、食物、酒同煮,以保養的方式,數日食用一次。經過不久竟然冒險,又生一個健健康康,非常可愛的兒子。
    為了家庭,為了傳宗接代,不顧自己的性命,母親...您真偉大!
    ◎黃大德的媳婦,生第一胎。有過生產經驗的婦女朋友都知道,生產過程痛楚難熬…!只差牆壁、地上無洞可鑽,呼天叫地,痛不欲生,是常有的事。
    親朋好友見婦女如此痛苦,關心問道:要在生嗎?雖然痛得哎呦…哎呦…還硬撐著身子,回答:再生個兒子...因為這一胎是女兒!
    有一首歌曲: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…ㄛ…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…」。天下的媽媽…都是一樣的偉大,偉大的母親…我們敬愛您…我們須要您…!請您保重…!

    有的婦女懷孕,害喜很嚴重,沒胃口吃不下,有的人食物一下肚,就馬上吐出來。躺在床上,身體軟趴趴,無力動彈。
   
有婦女身體虛弱,懷孕期間必須住院安胎,身體不能過於晃動,怕胎兒跑出來!為了保護下一代平安順利降臨,偉大的母親,您...忍受辛苦折磨。可是,聽不到您...埋怨的聲音,無怨無悔,想盡辦法拉拔兒女長大。
    以前常聽母親說:「再大的阻力,再困難的環境,心中的願望就是!自己生的孩子,
無論如何都要擔當自己負起責任,自己想辦法養大!母親…感恩您…!」
    以前的時代,婦女朋友不知道節育保養,孩子生太多,到了年紀大體質虛弱,機能減退,相繼老化。
    ◎有一位菩薩七十幾歲,到婦產科就診,因為子宮失去彈性而墜了下來,垂漏在體外,磨擦破皮流血。年輕持家,養兒育女,年老抱病痛苦。唉!天下的媽媽,心事誰人知…痛苦誰人知…!【兒ㄚ…只要你長大!你懂事!你乖!】
   
◎彰化有一位婦產科醫生,常常為孕婦接生。看到生產如此痛苦,嚇得不敢結婚,就怕生小孩。
    生小孩,不論是自然生產,或者是剖腹產,都會產生後遺症。剖腹生產要動刀,自然生產必須會陰挨剪。
    以前醫學不發達,老阿嬤生小孩,必須忍受皮肉均裂之苦,又未經縫合,所以會有年紀大的老人家,子宮,掉下來的情形發生。
    根據報導目前的婦女朋友生活緊張,生兒育女責任繁重,在三十幾歲或四十歲,就進入更年期的階段,提早老化。
    以前阿嬤告訴我們,生一個孩子,猶如凋謝九支鮮花。生兒育女非常辛苦,身體與精神均嚴重受損,所以為什麼婚後,不在注重打扮的婦女朋友,會很快變成先生口中的「黃臉婆」。
    有的母親生了幾個小孩,自己省吃儉用,存錢留給子女享受!百貨公司、遊樂場、休閒的地方、網咖,都是年輕人在消費、閒逛。
    現在的年輕人很聰明,知道工作不能太累,要適當的休閒愉樂,多犒賞自己,對自己好一點。做父母親的,不要只是勤儉,也要像年輕人一樣,對自己好一些,不能落伍與年輕人距離拉遠了。
   
看到社會與人性的變化如此快速,幾位未婚的年輕人在談論著:「不結婚,沒生小孩,沒包袱,沒業障」,不論年齡多少,活著的時候,過日子要看得開,自己保佑自己。賺錢、存錢,以後住養老院,將生命奉獻人群社會,慈善團體與大地眾生,生活不會寂寞孤單,大夥兒聚在一起,分享養生養老的方法,自得其樂。
    現代的年輕人對傳宗接代,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的觀念,已經慢慢在改變。佛教也努力作這方面的宣導,使其提升知識領域,心靈淨化。
    ◎有位發心的義工大德,
平時不喜愛打扮,夫妻常常因而意見不和而吵鬧,造成兒女困擾。這位義工大德的先生,喜愛看美麗的女孩,住院期間,躺在病床上,見到美麗的小姐,瞬間抬起頭…「目不轉睛」盯望著直看,至美女遠離視線,才將頭擱在枕頭上。
    先生喜歡看打扮漂亮的女性,吩咐叮嚀這位義工大德,平常要注重打扮,穿流行漂亮的衣服,頭髮灰白,燙一燙,染一染,臉龐要化妝保養,擦抹脂粉,不要隨隨便便...!

    偏偏這位發心的義工大德,喜歡到田園工作,常常弄得灰頭土臉,手指、腳指黏著泥巴。喜愛布施做義工,下田園耕耘種菜,供養三寶,護持結緣大眾為樂
    佛在
經典中說:「為人處事要考慮因地、因時、因人而轉變」,不可太堅持己見,無法容忍身邊的人、事、務,產生自己障礙多,煩惱也就多多!
    人生像舞台,
既然是在家菩薩,應盡在家菩薩的職責,先辦演好自己應盡的角色,才能心無掛礙。
    普賢十大願之十「隨順眾生」。經典中之「柔軟、愛語」。(愛語:意為隨所愛而說,隨順其意。為所愛而讚,使其喜樂。)(柔軟:溫和柔軟,柔和之言語能悅人心性)。
   
修行是修內心,內在充實,外表莊嚴,注重品德修養,說話有內涵,有氣質受人尊敬,結善緣度眾生就不困難。佛弟子為人處事,不違逆,計巧性隨順眾生得圓融。
   
孝是百善之首,孝親很重要,為人子女應順從父母的心意,盡心孝養父母,侍奉師長。「父嚴、母慈、子孝」促使家庭和樂融融,事業通暢順利佛在戒經上告訴我們:不孝父母無法成就孝順父母是「戒」。孝親者,福慧相隨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釋果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