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
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摩訶:譯為「大」、「妙」,自體寬廣之意。
般若:譯為「智慧」。
般若─ 心中如虛空,平等寂滅,離諸名相,無所取著。明能除闇,破除愚病悟達真理,明確清楚真實而無虛假。
般若─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,顯現真實智慧,能判斷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,有思想處事作為沒有阻礙。
波羅蜜多:譯為「到彼岸」。喻至高,比於大道虛空。 心的中心思想:一為此岸,一為彼岸。
有相為此岸,平等無相為彼岸。由生死迷界之此岸,到解脫涅槃之彼岸,圓滿之意。
人生煩惱為此岸,解脫煩惱為彼岸。菩薩為達彼案,必修六種行。
一、布施:施惠。
二、持戒:守教團之戒。
三、忍辱:忍耐。
四、精進:努力。
五、禪定:處於一境。
六、智慧:理性無分別。
心經:「心」是本源;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「經」是路徑;世人修行的過程。(人人唸心經,六根圓通。)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─全文舉出「五蘊、三科、十二因緣、四諦等法」,總述諸法皆空之理。
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。
「釋迦牟尼佛」教育眾生,修正「心性」,必須依般若波羅蜜多,具大智慧者才能獲得解脫之道,寂靜涅槃。
世間一切萬物即是因緣和合而生,當我們意念啟動,都是由心而起,制止心浮動,不為外境的波動心隨之浮搖,離五蘊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六根不染,六塵六識無有著處。
諸法皆為空相,眾生不再為不能停留的歲月、物質,繫縛、執著而放不下。
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佛陀教我們無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,無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」,以最簡單、迅速的方法修行,達到最快的成就,脫苦輪。